四平保卫战,是“四战四平”的第二战。解放战争时期,中共中央从战略全局考量,决定在吉林省四平和国民党军队进行一场防御战。东北民主联军在林总的率领下,重兵防守四平。其实在战争之初,林总并没有下定决心要与国民党军队硬碰硬,他的主要意图是牵制国军,以便发动群众、建设根据地。 但中央坚守四平的命令,他必须执行。立足未稳、敌强我弱加上预判失误,导致四平保卫战失败。
四平保卫战失败后,东北民主联军撤往黑龙江休整。在将近4个月的时间里,国民党军队投鼠忌器,并没有对东北民主联军穷追猛打。东北民主联军得到充分的修养,调整战略部署,积极剿匪,建立稳固的群众基础。休整期间,林总被任命为东北局书记、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,他急需一位辅佐他的参谋长。于是中央急调一人前往东北,林总知道此人后,大赞:一个顶三个。
中央紧急调往东北的是刘亚楼,他是经过中央精挑细选的将才。刘亚楼毕业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,有过跟随苏军在东北工作的经历。而哈尔滨正是中国与俄罗斯交界的省份,派一位熟悉俄罗斯军情的人担任林总的参谋长,没有谁比刘亚楼更合适了。刘亚楼在东北,也发挥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,帮助林总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,进而进军中原,夺取天下。
其实在抗日战争刚胜利后不久,蒋介石十万远征军远在东南亚,百万精锐部队远在西南、西北,一时之间难以调往东北。而共产党利用苏军解放东北的有利形势,先国民党一步在东北做了战略部署。1945年9月,中共中央先后抽调了解放区近11万主力部队进驻东北,同时派遣近2万名干部,20多名解放军高级将领提前到东北进行战略部署,以防不测。
由于当时的东北毗邻苏联,是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。蒋介石国民政府不愿意放弃这块天然宝藏,便凭借着精良的美式装备,于11月中旬占领了山海关,打开了通往东北的大门。同时蒋介石也改变了以往的外交策略,开始与苏联亲近,以期得到苏联的帮助。苏联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,对共产党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,将长春、沈阳等东北大城市的接收权让给了国民党。
蒋介石派往东北接收大城市的是他的爱将杜聿明,但是在四平保卫战中,杜聿明由于左肾切除手术,实际在前线指挥的是国民党东北保安副司令梁华盛。本来四平是苏军交接给国军的,但当时国军兵力稀少,被东北民主联军抢占。林总占领四平后,知道蒋介石绝不会善罢甘休,就集中优势兵力,着手部署四平外围的战斗,围绕四平与国民党周旋。
1946年4月18日,四平保卫战正式打响。国共双方围绕四平的战斗异常激烈,国军精锐来攻,林总调集主力部队驰援四平。此时养病的杜聿明已经返回沈阳,他故布疑阵,暗度成仓,瞒过林总,派兵攻取了被林总轻视的本溪,让四平防守战雪上加霜。为了保存实力,以备来日再战,林总率领东北民主联军一路北撤,直至哈尔滨。本来国民党军队兵锋正盛,但由于蒋介石的种种顾虑,没有对东北民主联军穷追猛打,这给了林总喘息的机会,也为后来的胜利争取了机会。
发布于:天津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