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被称为二野“老妈妈”,地位仅次刘、邓,为何在建国后销声匿迹

发布日期:2024-07-29 13:49    点击次数:146

回顾解放军发展史,党的领导始终占据首要地位。按照党指挥枪的思路,各主要作战部队里的政治部主任,都处于仅次于政委和司令的位置。在1955年军衔评定过程中,各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的军衔基本也是按照低于司令、政委,高于参谋长的标准评定的。

如一野、三野、四野的参谋长都是中将,政治部主任都是上将。二野参谋长李达是上将,可是二野的政治部主任张际春为什么没有军衔呢?

“老妈妈”

张际春,1900年出生于湖南宜章。张际春的父母都是贫穷的农民,生活不易,他念书的经历时断时续。20岁的时候,张际春考入了位于衡阳的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。在师范学校期间,张际春有机会接触到了革命思想,受到身边党员的影响,他逐步明确了救国救民的伟大理想。

1925年,师范学校毕业的张际春回到家乡的小学任教,课余时间里,他还参与了当地的农协斗争。1926年,张际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1928年,朱德、陈毅指挥部队攻打宜章县城期间,张际春参加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,并跟随部队转战井冈山。

红四军成立之后,张际春先后担任了军部秘书长、十一师和十三师政治委员。跟随红五军团参加长征之后,张际春奉命出任红军大学的主任教员,负责政治工作,后来又担任了大学的政治部主任。

抗战爆发后,张际春先后担任了八路军后方政治部和野战政治部副主任。解放战争时期,张际春开始在中原野战军(二野)工作。在二野期间,他密切配合刘伯承、邓小平,主要负责了政工工作。

作为二野排名第三的首长,张际春不同于刘伯承的幽默博学,也不同于邓小平的严肃坚定,他性格温和,平易近人,无论大事小情,都能用清风化雨的态度去解决问题。

日常行军和训练中,张际春多数时候都会和战士们同吃同住,倾听他们的心声,掌握他们的思想脉搏。年轻的解放军指战员们尊称他为“老妈妈”,他的体贴细致,让人如沐春风。

张际春为人低调,除了工作,鲜少有在公开场合发言的时候,这也让他在二野期间的知名度不显。但是,实际上,在刘伯承与邓小平心目中,张际春在部队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。

淡泊名利

新中国成立初期,张际春奉调离开部队,1949年12月,他担任了西南局办公厅主任和组织部长。1951年,他又担任了重庆军管会主任。重庆地区的国民党残余势力在建国初期一直活动猖獗,张际春重拳出击,制定实施了大量的治理政策。

稳定了重庆的秩序之后,张际春又接受了西藏剿匪任务,参与了整编国民党起义部队和镇反工作。1954年,张际春回到中央工作,担任了中宣部副部长和国务院第二办公室副主任。五十年代末,他开始主持中央文教工作。

因为脱离部队较早,并且没有继续在部队工作的经历,所以1955年授衔的时候,张际春没有进入将帅名单。他本人并不看重名誉和待遇,全副身心都投放在工作中。

就连家乡政府准备出版书籍宣传张继春的革命经历,书稿已经编撰完成,也被他提前叫停。张际春认为自己的贡献不值一提,如果一定要宣传,不如把重点放在为国家为人民牺牲的革命先烈身上。

进入特殊历史时期之后,因为身处文教工作的重点岗位,正直的张际春成为林、江反革命集团的眼中钉。张际春秉承共产党员本色,坚持工作,对造反派的无理行径展开了坚决的斗争。

为了保护建国以来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果,他不止一次和陈伯达、康生等人正面交锋。已近古稀的他,还要每天乘公交到指定地点接受“批斗”,给他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。

1968年9月,张际春突发重病,含冤离世。去世之前,他还在为陶铸同志发声,向毛主席揭露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。1979年,在小平同志的主持下,中央为张际春召开了平反和追悼大会。

发布于:天津市